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清明祭英烈 >
汝州市革命英烈人物事迹------马英
责任编辑:文明办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5-05 点击:32124 标签:

马英,女,汉族,1919年出生在河南省汝州市米庙镇长马村一个贫苦农民家里。1945年7月12日,日本鬼子纠合土匪黄万镒,对临汝县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马英不幸被捕。凶残的敌人对她严刑拷打,追问八路军、民兵的去向。她面对酷刑,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用年轻的生命,奏出了一曲巾帼英雄的壮歌,被誉为“鹰城刘胡兰”。2001年,她的英勇事迹被收入《中国共产党革命英烈大典》。

就在马英10岁那年,父母双双染病卧床不起。为了活命,父母只好含泪将唯一的女儿马英送往米庙镇头道河村一户贫农家当了童养媳。

马英的婆家是头道河村地地道道的农家,靠租种几亩山岗薄地勉强糊口。她的丈夫何学,是个比她大14岁的老实庄稼人。马英长到16岁时,他们在一孔破窑洞里举行了婚礼。婚后不久,其公爹就不幸离开了人间。沉重的家庭负担,频繁的劳役,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使她一家和亿万受苦受难的中国人一样,挣扎在死亡线上。1943年12月的一天,潘庄村伪保长刘新安向马英家派粮要款,她丈夫何学没在家,因交不出粮款,伪保长把马英毒打一顿,并把她关押在保公所两天。阶级的仇恨在马英胸中燃烧,她恨透了国民党反动派和恶霸地主。

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侵占了豫西。他们奸淫烧杀,无恶不作,豫西广大人民在苦海中挣扎。同年9月,八路军皮定均、徐子荣率领的“豫西抗日游击支队”渡过黄河,挺进豫西,在汝州市大峪镇建立了抗日根据地,成立了我市第一个红色政权——临汝县抗日县政府。八路军组织穷苦农民,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灾难深重的汝州大地,从此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

马英,这个受尽了苦难的农家妇女,毅然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之中。她的丈夫何学扛起了枪,并当了村长。她的大哥何进、侄儿何永良都参加了民兵组织。她虽然没有拿起枪来和敌人展开面对面的拼杀,但她经常冒着生命危险,一次又一次地为八路军送情报、筹军粮,通宵达旦地给八路军做军鞋、缝军衣。她的家成了大峪抗日根据地南端唯一的“联络站”。凡是到她家的抗日县政府领导、八路军和民兵,马英总是问寒问暖,烧茶做饭,照顾得非常周到。白天,同志们在窑洞里开会,她纳着鞋底在窑洞外放哨;晚上,民兵们都到山上放哨,她便坐在油灯下飞针走线,为亲人们做军鞋。

1945年7月12日,日本侵略军疯狂地向抗日根据地进犯。汉奸土匪黄万镒遥相呼应,组织了数百名土匪,分成东、西两路,配合日本鬼子进攻我根据地。守卫在根据地最南边的民兵20多人,由何进率领阻击敌人,因寡不敌众,便掩护着群众向辉泉村一带转移。马英拉着两岁的女儿和民兵一起撤到了枣树庙村附近。忽然,她想起了棉套里还藏着一份八路军筹粮的账单。“这是军事秘密,决不能落到敌人手里。”她想到这里,便把孩子交给身边的一位大嫂,拔腿就往家里跑去。当她跑到村北头时,敌人已从南边进入村内,她不顾个人的安危,飞步往家跑去。这时,她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把账单销毁……,敌人发现了她,便吼叫着追过来。

马英跑到家里,迅速找出账单,镇静地丢进了火膛,看着账单化为灰烬,她才松了一口气。当敌人冲进门时,她正若无其事地望着摊在床上的烂被套。

黄万镒的大队长刘金堂吼叫着:“八路军都到哪里去了?”马英冷静地回答:“我不知道!”“你回来干什么?”“回来取点衣裳。”“胡说,把她带走!”一群匪徒一涌而上,把马英带走了。

他们先把马英和另外一名妇女带到东安窑村,并肆意进行侮辱、审问。一直审问了大半天,马英始终只说一句话:“不知道!”敌人看问不出啥名堂,便把她带到刘金堂的老巢——麻城寨上。

一进大队部院子,马英就看见大哥何进也被抓来了。敌人把何进捆在院内的一颗大椿树上,严刑拷打,追问八路军的去向,何进也是一句话:“不知道!”敌人恼羞成怒,棍棒齐下,打得何进死去活来。有一个叫焦官保的家伙,操起一把大刀向何进的腿上砍去,何进大叫一声,昏死过去,伤口足有五寸多长,白骨露在外边,鲜血顺着腿淌在地上。敌人认为女人家胆小,想以此来威胁马英。可是,他们想错了,马英回答他们的仍是一句话“不知道!”一阵又一阵暴雨般的皮鞭拷打过去了,马英还是用无比坚强的口气说:“不知道!”

残暴的敌人使出了最残忍的一手,把马英的衣服脱掉,用烧红了的铁锨往她身上烙。随着吱吱的响声,鲜血和油膏冒着烟淌下来,马英当即昏了过去,冷水又把她浇醒过来。可是,她还是一句话:“不知道!”一群疯狗似的匪徒,在什么也得不到的情况下,一拥而上,用刺刀照马英的身上乱刺……

马英同志为了穷苦大众的解放事业,献出了自己年仅26岁的生命。烈士的鲜血,染红了生她、养她的土地;烈士的事迹,永垂青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马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被安葬在汝州市风穴寺烈士陵园。